導言:2000年日本電子產品出口占該國出口總額的26%,2011年降至14%。電子產品已經不再是日本貿易的重要來源。同時,日本的電子行業(yè)貿易順差從2000年的6.9萬億日元(約合836億美元),下降到2011年的1.2萬億日元,降幅為82%。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日本電子業(yè)如此落寞,是全球惡劣的競爭環(huán)境,還是技術瓶頸和大企業(yè)管理制度的局限性?
56億、47億、98億
這是日本電子產業(yè)三大巨頭:索尼、夏普和松下,2011年的虧損額,總值近200億美元的虧損標示著曾經的行業(yè)大佬已經風光不再。
還不止這些。專注于日本經濟和日美經濟關系的《東方經濟報告》(Oriental Economic Report)主編查德•卡茨(Richard Katz)在其最近的一篇產業(yè)報告中指出,2000年日本電子產品出口占該國出口總額的26%,2011年降至14%。電子產品已經不再是日本貿易的重要來源。同時,日本的電子行業(yè)貿易順差從2000年的6.9萬億日元(約合836億美元),下降到2011年的1.2萬億日元,降幅為82%。
但是,在索尼凈利潤連續(xù)四年告負、夏普和松下在2010年的凈利潤也分別僅為不足2.5億美元和9.3億美元之時,其競爭對手三星和蘋果的同期年度凈利潤卻高達144.5億美元和166.3億美元。
日本電子企業(yè)究竟為何衰落?
惡化的競爭環(huán)境
全球家電市場競爭激烈導致產品價格下跌或許是原因之一。至少液晶面板的價格在2011年底已經持續(xù)17個月呈下滑狀態(tài)。即使2012年初有所回升,也依然是價格低谷。這使得即使是具備技術領先優(yōu)勢的夏普也在2011年財報中將46.6億美元的虧損主要歸結于其盈利困難的液晶面板和電視業(yè)務。
液晶面板迎來薄利時代,電視領域也風光不再。2011年,索尼電視業(yè)務虧損額高達9.26億美元,迄今已經連續(xù)七年虧損;松下也在2011年財報中將電視機業(yè)務競爭白熱化列為造成98億美元巨虧的主因。
除了液晶面板和電視業(yè)務,索尼、夏普和松下在PC市場也同樣面臨激烈競爭。競爭對手除了美國老牌PC生產商,還有來自中國大陸和臺灣的后起之秀。據市場調查公司加特納(Gartner)最新公布的美國2011年第四季度個人電腦出貨量的初步統(tǒng)計,惠普、戴爾、蘋果、東芝和宏碁位列前五,日企中唯有東芝一枝獨秀。在已經升級為全球第一PC市場的中國,聯想、宏碁、戴爾、華碩和惠普位居前五,日企蹤跡全無。這也是為什么在查德•卡茨的報告中,電子領域的全球競爭是日本電子企業(yè)的風光不再的主因之一。
除了競爭激烈,索尼在2011年財報中認為,發(fā)達國家市場環(huán)境的惡化是造成其盈利困難的主因。其電視業(yè)務受到日本、歐洲和北美市場惡化的影響,銷售臺數和銷售收入均有所下降。
不利的外因還包括自然災害。日本去年的地震造成索尼、夏普和松下位于災區(qū)的工廠停產,供應鏈一度中斷。在前兩者的2011年財報中,地震被列為造成虧損的主因之一。同時,由于索尼目前的生產中心之一位于泰國,去年該國70年一遇的洪災也使得這一電子巨頭受損嚴重。
[page]
貨幣因素
大環(huán)境的惡化的確為三大電子企業(yè)的衰落提供了某種注解,但令人生疑的是,在之前并無顯著災害的年份,索尼凈利潤連續(xù)三年告負,其電視業(yè)務更連續(xù)六年飄紅,虧損總金額超過50億美元;而夏普在2010年和2009年的利潤也分別僅為2.44億美元和0.54億美元;松下2010年利潤為9.3億美元,2009年則虧損40億美元。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,盡管也經受著凈利潤下降的困擾,韓國三星卻在2010年實現凈利潤150億美元,2011年預計凈盈利117億美元。彭博社數據顯示,三星目前已經是全球最大的電視、內存芯片、液晶面板生產商和第二大手機制造商。
日元的持續(xù)走強和韓幣的相對貶值似乎能解釋三星的某種市場優(yōu)勢。BBC統(tǒng)計數據顯示,日元對美元在2011年4月到2012年2月不到一年的時間里上升了10%,而同期韓幣對美元匯率卻屢屢下跌,甚至曾經逼近1000的歷史性關口。這使得日本電子產品在歐美的價格優(yōu)勢蕩然無存。索尼在財報中提到,其電腦和數碼影像產品受到匯率的負面影響,銷售收入下降。松下在公布2011年年報時稱,日元升值對該公司盈利產生了較大阻力。在BBC的報道中,走強的日元與偏弱的韓幣之間的鮮明對比也被列為日企虧損、韓企盈利的重要原因。
然而,盡管貨幣因素非常重要,但它是否能夠左右一國產業(yè)的興衰?如果答案是肯定的,如何解釋蘋果公司近年來在全球的巨大成功?該公司在過去三年的凈利潤分別為309.23億美元、166.33億美元和57.2億美元。對身在美國的它而言,貨幣因素似乎更像是一把無法衡量利弊的雙刃劍。
外因固然重要,但它似乎不是日本電子企業(yè)衰落的核心因素。
技術領導力的消失?
東京CPI會社力研究所主席、《社長手冊》系列作者長谷川和廣在日本商界有“管理教父”之稱。他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,總結的導致日本電子企業(yè)江河日下的原因之一為產品缺乏競爭力。
這樣的評價并非毫無根據。早在2003年,索尼就已經捕捉到了電子產品數字化的趨勢。但自2007年推出Play Station 3后,索尼近5年內不曾有其他在全球范圍內廣泛流行的新電子產品問世。這在日新月異的電子產業(yè),是不容樂觀的窘境。它的拳頭產品Sony Reader曾被賦予奪回市場份額的重任。然而,功能單一的它雖風靡一時,但面對功能強大的iPhone,顯然力不從心。
正如BBC曾在4月的一篇報道中總結的那樣:“它(索尼)擁有邁克爾•杰克遜的音樂、《蜘蛛俠》這樣的熱門大片、‘偉大征途’這樣杰出的游戲以及它們相關的電子產品,卻沒有整合它們的軟件……在聯合軟硬件資源、提供互聯網內容上,索尼遠遠不及蘋果。”
技術領導力缺失的背后是理念的落后。斯坦福大學謝德蓀教授在其所著《源創(chuàng)新——轉型中的中國企業(yè)創(chuàng)新之道》一書中,將創(chuàng)新分為“流創(chuàng)新”和“源創(chuàng)新”。前者指的是能改善現有價值鏈的創(chuàng)新活動,它包括從生產到銷售整個價值鏈的所有創(chuàng)新活動;后者指的是通過新理念,組合現有資源來達到欲望。它也被稱為“破壞性創(chuàng)新”,因為它會產生新價值觀并破壞現有市場。
索尼的隨身聽曾是一種典型的“源創(chuàng)新”。它使得隨身音樂變成現實,并使之成為了一種時髦的休閑方式;夏普1992年發(fā)明的ViewCam家用攝影機和松下電器也都曾經是流行的品位之選。但自從蘋果問世之后,全球電子領域的源創(chuàng)新便開始遠離日本企業(yè)。不僅不能做源創(chuàng)新者,索尼、夏普和松下甚至沒能跟上蘋果系列所引發(fā)的功能全面的電子產品潮流趨勢。
[page]
在其2012年改革方案中,索尼將數碼影像、游戲、移動業(yè)務列為重點發(fā)展的核心業(yè)務。但索尼中國相關人士稱,暫時沒有聽說公司有研發(fā)如iPhone一般全能型產品的計劃。
對此,一位曾經的日企粉絲在《東方經濟報告》雜志網頁上寫道:“日本(公司)似乎從未學會研發(fā)和推廣好的軟件產品,而這正是如今電子產業(yè)最為蒸蒸日上的業(yè)務。”他將現階段日本電子公司在技術上的短板稱為“非日本發(fā)明”綜合征。
MM Research 調研機構的一份最新報告顯示,2011 年iPhone 以726 萬部的銷量奪得日本智能手機市場的銷售桂冠,蘋果去年一年的凈利潤更達到310億美元;而同期的索尼年報卻以56億美元的巨虧收官。
彭博社曾在報道中評論說:“蘋果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。除非索尼可以生產出蘋果那么棒的產品,否則想要迎頭趕上,將會難上加難,”該社還援引埃德溫,亞特蘭大投資研究會社社長,說:“(現在)三星的產品質優(yōu)價廉,但是索尼卻無法做到。”
蘋果創(chuàng)始人喬布斯曾有一句名言:“你不能只問顧客要什么,然后想法子給他們做什么。等你做出來,他們已經另有新歡了。”
績效主義VS大企業(yè)病
為什么曾經的源創(chuàng)新公司如今會創(chuàng)新無“源”?
在北京大學企業(yè)家研究中心主任王育琨的博客上刊登了索尼前常務董事天外伺郎5年前的一篇舊文。該文將索尼自2003年以來的經營頹勢歸結為“激情集團”、“挑戰(zhàn)精神”和“團隊精神”的消失,矛頭直指索尼實行的“績效主義”考核體系。
天外伺郎的觀點有待商榷。誠如索尼中國相關人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所說:“績效是公司管理的工具。所有的上市公司都需要對股東負責。(都需要)進行某種程度的績效管理。”然而,很難否認的是,中規(guī)中矩的績效主義的確會形成對“激情集團”和“挑戰(zhàn)精神”的慢性侵蝕。
一個典型的例證是,索尼近年來“流創(chuàng)新”上并非毫無建樹,但“源創(chuàng)新”卻停滯不前。索尼中國相關負責人介紹道,索尼中國在2011年共實施了數百個業(yè)務運營流程改善項目。集單反相機的功能和便攜相機的小巧于一身的“微單”便是索尼“流創(chuàng)新”產物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這種創(chuàng)新是能夠在現有的績效系統(tǒng)內被考核和肯定的。如果是一個如同iPhone一樣的革命性產品或者理念,恐怕很難被績效系統(tǒng)有效識別,更難說鼓勵了。
美國科技博客網站BusinessInsider7月初評選出本世紀迄今10款最重要電子產品,iPhone、iPad、iPod和MacBook Air等4款蘋果產品榜上有名。微軟也因為Xbox和Kinect上榜,甚至中國朗科也發(fā)明了U盤,但日本電子產品無一入選。
在“績效”體系上陷入兩難,日本電子企業(yè)如今難以實現源創(chuàng)新的窘境也許可以用另外一個詞來解釋:大企業(yè)病。
索尼、夏普和松下普遍存在產品線過長,導致重點模糊、方向不明的問題。長谷川和廣在診斷日本電子企業(yè)就把“過長產品生命線導致新產品延遲推出”列為它們經營困境的原因之一。4月初就任索尼CEO的平井一夫也曾對媒體表示:“過去我們不知道選擇發(fā)展重點,所以產品四面開花。但是現在我們想把我們的業(yè)務重點弄清楚。”
BBC曾在一篇評論性報道中提到,索尼應當放棄已經盈利困難的娛樂和視屏游戲產品。但在索尼2012年改革方案中,“扭轉電視業(yè)務”被列為第二項重點,第一重點為“發(fā)展包括數碼影像、游戲和移動業(yè)務在內的核心業(yè)務”。
索尼曾經在電視領域無限風光,其畫面質量也一直都是業(yè)內最好。此外,它在產業(yè)鏈上游——電視節(jié)目制作和提供上也有很強的優(yōu)勢。也許,正是這樣全面的產業(yè)優(yōu)勢使得索尼很難割舍電視業(yè)務,盡管它已經連續(xù)七年虧損。
索尼中國相關負責人說:“索尼堅持做電視是因為對電視產業(yè)的發(fā)展和業(yè)務的前景有清晰的判斷。索尼認為,電視在家庭娛樂中的核心地位不會改變。”
但長谷川和廣有不一樣的看法。他說:“它們(日本電子企業(yè))過多地、錯誤地投入資金,增加產能。這些產能變成了它們的負擔,導致了巨額虧損。”